早上先在觀前街的火車代售處買車票,結果居然賣光了
只好坐汽車去南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今天仍然是陰雨綿綿的一天,我想可以先逛蘇州博物館
結果到了那裡,看著冷清的街道,心裡就有不詳之感
果然今天是星期一,所以休館


不過沒關係,我就先逛隔壁的拙政園(100/2人)
拙政園,是一座中國著名的古典私家園林,中國四大名園之一(拙政園、頤和園、避暑山莊、留園),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,
建於明朝正德四年(西元1509年)年,面積62畝。

拙政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,在中國園林建築中有相當經典的地位,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
拙政園之所以有這麼高的知名度,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。一個原因是,拙政園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,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,其佈局設計、
建築造型、書畫雕塑、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,被譽為"天下園林之母"。

另一個原因是,拙政園曾為許多在歷史舞臺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。其中,有江南文豪錢牧齋和愛妾柳如是;有明末禦史、刑部侍郎王心一;
有清初海甯籍弘文院大學士、禮部尚書陳之遴;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兒、女婿;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;有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萬。

辛亥革命後江蘇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,在園內召開江蘇臨時省議會。
相傳,康熙年間,《紅樓夢》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擔任蘇州織造,織造衙門設在葑門,而家眷住在拙政園內。曹寅升遷江甯織造時,推薦內弟李煦接替,家眷住在園內達二三十年之久。

現在,我們可以看到,在高高的清水磚砌牆門的正門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"拙政園"三個字。
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四年(1509年)。禦史王獻臣(字敬止,號槐雨)因官場失意而還鄉,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,園內亭臺樓閣,小橋流水,古木參天。

拙政園的園名是據西晉潘嶽的《閒居賦》中"此亦拙者之為政也"之句縮寫而成的。王獻臣於明代弘治六年(1493年)中進士,升為禦史,但仕途不順利,曾兩次被東廠緝事誣陷,動過刑,下過獄,
被貶為廣東驛丞,後任永嘉知縣,罷官後居家,心裏的痛楚無法言表。

他對文征明講:"昔潘嶽氏仕宦不達,故築室種樹,灌國鬻蔬,曰:’此亦拙者之為政也’。……吾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,其為政殆有拙于嶽者,園所以識也。"
意思是說,我之所以要起"拙政園"這個名字,就是要像潘嶽一樣隱退于林泉之下,要像陶淵明一樣守拙歸田園。
這個園名,反映了王獻臣當時那種既無可奈何,又想自我解嘲的複雜心態。


在裡頭的蘇州園林博物館有拙政園的全景

1631年(崇禎四年),王心一接手此園東部,將拙政改名為「歸園田居」,取意陶淵明的詩。此時拙政園已破落近三十年,由王心一重新修復。
清順治十年,陳之遴購得此園。
1662年,拙政園充公。
康熙年初,曾為駐防將軍府、兵備道行館。其後還予陳之遴子,再賣給王永寧。
康熙十八年,為蘇松常道署
1738年(乾隆三年),蔣棨接手此園,並將園中規模略做更改,東邊的庭院切分為中、西兩部份。
1860年(太平天國),李秀成以此園當做蘇州的重要基地,改之為忠王府。
1877年(光緒三年),富賈張履謙接手此園,改名為「補園」。當時拙政園的腹地縮小到1.2頃,張履謙大舉裝修了相當多細緻部份,因此奠定了拙政園今日之基礎。

根據明朝畫家文徵明在「王氏拙政園記」中的描述,一開始建造此園時,他就發覺這塊地並不太適合蓋相當多建築,地質鬆軟,而且濕氣很重。
因此文徵明以水為主體,輔以植栽,因地制宜設計出了31個景點。並將詩畫中的隱喻套進視覺層次中。

園中至今仍留有許多文徵明的對聯與詩。以「梧竹幽居亭」中的「爽借清風明借月,動觀流水靜觀山。」最能帶出此園的意境。
 此外,園中所栽種的紫藤,相傳是文徵明親手種植。
由此可看出文徵明相當喜愛植物,有學者分析在31個景點中,超過一半的景,都與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關。

拙政園為三個部分:東部,曾取名為"歸田園居",以田園風光為主;中部,也稱為"複園",以池島假山取勝,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;
西部,也稱為"補園",園內建築物大都建成於清代,其建築風格明顯有別於東部和中部。

從圖上看,拙政園沒有明顯的中軸線,沒有傳統的對稱格局,大都是因地制宜,錯落有致,疏朗開闊,近乎自然,是蘇州諸多園林中佈局最為成功的範例。


走出"蘭雪堂",迎面看到一座假山,青翠的竹叢和古樹,簇擁著一座巨大的石峰,狀如雲朵,巋然兀立,西側有兩塊形狀怪異的湖石,兩石中間夾著一條羊腸小徑。
中間這座石峰叫做"綴雲峰",像一個巨大的屏風,擋住來賓們的視線,這種"開門見山"的造園手法,被稱作為"障景",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。

許多人來到這裏,都有一種"似曾相識"的感覺。這是因為許多來賓都看過中國古典文學巨著《紅樓夢》,書中描寫的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,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。
《紅樓夢》第十七回《大觀園試才題對額,榮國府歸省慶元宵》中有這樣一段故事:賈政父子進大觀園題景,開門進去,只見一帶翠幢擋在面前。
眾清客都道:"好山,好山! "賈政道:"非此一山,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,更有何趣?"……往前一望,見白石崚嶒,或如鬼怪,或似猛獸,縱橫拱立。

上面苔蘚斑駁,或藤蘿掩映,其中微露羊腸小徑。這段描寫,用在這裏非常貼切,可能是偶然的巧合。


這裡看到的是拙政園的東部主要景色。明代崇禎年間,刑部侍郎王心一買下東部後,建造"歸田園居"。
園內有山島、荷池、松岡、竹塢,好一派田園風光。這一部分的主要建築物,除了"蘭雪堂"外,還有"秫香館"、"天泉閣"、"芙蓉榭"等。


拙政園東部和中部,是用一條長長的複廊隔開的。走廊的牆壁上開有25個漏窗,就像精雕細作的剪紙圖案,鑲嵌在長長的畫軸上面。
人們信步走在遊廊裏,隨著漏窗花紋的更換,園內的景色也在不斷地變幻。
這種現象,稱作"移步換景"。如果再仔細看一看,漏窗上不同的圖案,所表現的都是水波紋和冰棱紋,池中歡快的漣漪疊印在窗上凝固的波紋上,更加渲染了蘇州水文化的氛圍。


經過複廊裏的黑漆大門,就來到了中部花園。
站在倚虹軒旁,向西眺望時,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是,這裏池面寬廣,景色秀麗。
細心的朋友們還可以發現,在亭臺樓閣之旁,在小橋流水之上,在古樹花木之間,屹立著一座寶塔,給人以一種"庭院深深深幾許"的感覺。


這一借景手法,運用得很成功。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,南北窄,有一種壓抑感,於是園主利用低窪的地勢鑿池疊山。
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牆,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,使人感到開闊而深遠。中部花園裏的建築物,大小不同,形狀各異,高低錯落,疏密有致。
每一個建築物都是一個極佳的觀景點,而每一個建築物也都是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DSC_2982.jpg  

這座橋聽說是這裡最古的橋


"梧竹幽居",俗稱"月到風來亭",位於中部花園的最東面,同"倚虹亭"相鄰。"倚虹亭"是因為靠在形似長虹的複廊上而得名。
"梧竹幽居" 造型非常別致,四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聯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。如果您站在亭子裏向外看,這四個圓洞門又恰似四個巨大的鏡框,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。
南面桃紅柳綠,西面嫩荷吐尖,北面梧桐秋雨,東面梅花怒放。亭內有"梧竹幽居"的楹額。

梧桐,是聖潔高昂的樹;翠竹,是剛柔忠義之物。正所謂:" 家有梧桐樹,何愁鳳不至。"兩旁有一副對聯:"爽借清風明借月,動觀流水靜觀山。


穿過叢林,越過小溪,步上石階,就來到了"雪香雲蔚亭"。它位於島的中央制高點。在這裏向周圍瞭望,覺得中部花園像一幅蒼勁古樸畫卷,展現在我們的面前。
在這幅畫軸上,有高有低,有近有遠,有大有小,有寬有窄,有疏有密,有鬧有靜。

"雪香雲蔚亭"還有"山花野鳥之間"的楹額和"蟬噪林愈靜;鳥鳴山更幽 "的對聯。


經過九曲石橋,沿著遊廊走,就來到了"見山樓",古代叫做"藕香榭"。"見山樓"三面環水,似乎蒼龍嬉水。"見山樓"是龍頭,爬山廊是龍身,雲牆是龍尾,門洞是龍嘴,曲橋是龍鬚。
"見山樓"上層有蠡殼和合窗,樓下用落地長窗,室內明式桌椅茶几,梁上懸掛小方什景燈,完整地保留著那種古色古香的風貌。


當我們跨過九曲石板橋,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緩步登山時,迎面見到的是"待霜"亭。
"待霜"出自唐代蘇州刺史韋應物"書後欲題三百顆,洞庭須待滿林霜"的詩句,字裏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。 


"倒影樓"前面有一條曲折婉蜒的水廊,地面貼著池面。池面上波光粼粼,地面上高低起伏,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隨水飄浮。
水廊的西面有一組樓閣群,最近的是"與誰同坐軒"。軒,是形似車廂的建築物,兩頭有門框而不上門,隨意進出;兩旁牆上開有視窗,以便觀景。
"與誰同坐?明月、清風、我。"這是蘇東坡的詩句,表達了詩人孤芳自賞的心情。園主借此表示自己的清高。

仔細再看,"與誰同坐軒",好像一把扇子,軒頂的瓦面像摺扇的扇面,後面"笠亭"的尖頂恰似摺扇的扇把,簡直連接得天衣無縫。


西部花園的主體建築是"卅六鴛鴦館"和"十八曼陀羅花館"。

這座建築物是美化了的" 鴛鴦廳"結構;外面看是一個屋頂,裏邊是四個屋面;外面看是一個大廳,裏邊分為兩個客廳;
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,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。進門時,圓洞門上方有四個磚雕的篆體字"得少佳趣"。

意思是說,進得門來,才能漸入佳境,稍得樂趣。這個大廳建於清代,精雕細刻,擺設考究,氣派非凡。

北廳的楹額"卅六鴛鴦館"是清代狀元洪鈞墨寶,南廳的楹額"十八曼陀羅花館",是清代狀元陸潤庠佳作。

館,是賓客聚會的地方,寬敞而幽靜,四通而八達。鴛鴦是美滿姻緣的代名詞,曼陀羅花是延年益壽的吉祥物。

據印光法師編撰的《阿彌陀經注釋》中介紹,西方極樂世界每天都普降曼陀羅花。
當今世上,只有多福多壽的人才能見到。傳說,曼陀羅花與山茶花相似,所以,這裏種十八棵寶株山茶應景。
這個大廳造型別致,椽子為弓形和弧形,四角有耳房,相傳是園主聽昆曲的地方。

史書記載,補園主人張履謙特別喜歡昆曲,經常同"曲聖"俞粟廬先生在這裏切磋曲藝,每當清唱演出進入高潮時,總有一種"餘音繞梁,三日不絕"的感覺。
四角的耳房,是供演員換妝,傭人居住的地方。

這裏的藍白相間的玻璃窗很雅致,每當盛夏烈日時,陽光透過窗戶變成一道道藍白相間的光束,灑在地上
若從屋內透過藍色部分往外看,則會發現外頭的景色都有一層白雪般,十分具有巧思
DSC_3040.JPG  

許多長廊貫穿其中,小橋流水,美不勝收


拙政園旁修了蘇州園林博物館,裡頭是介紹蘇州園林的建築方式
蠻值得一逛的


而且廁所非常乾淨,有五星級飯店的水準


參觀完拙政園我在旁邊的「粥公粥婆」吃飯
那時已經下午三點了,我點了鴨血粉絲(5)、揚州炒飯(8)、咕咾肉(28)
基本上都不怎麼好吃,尤其是咕咾肉很怪,應該算糖醋肉塊吧!
炒飯也是沒什麼料,不過老闆的小孩挺可愛的


蘇州市區的公車站牌都很有古意喔!
不過公車就很舊,還很髒
尤其是下雨天更髒,真的需要好好改進


我要坐到山塘去看看,結果好像下錯站了,問了路邊的人,說還有一段距離
走了半小時,走到楓橋了,可是還沒走到
有點累了,只好打道回府


回來經過觀前街,看到這家永和豆漿,是上次我在蘇州去過的
真是有趣


晚上吃了麥克雞塊和漢堡,還有冰淇淋共15元
懶得出門又吃了一個泡麵,天氣不好真的讓人玩心都不振呢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ic65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